近日手绘两颗李子,艳丽的果实,人看着就垂涎欲滴。 为了增加这幅画的文学品位,就找一首合适的诗题在画上,才发现只有秦观的诗最浪漫。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(其三) 宋·秦观 紫府沉沉掩夜关, 竹阴清扫月中坛; 岁星偷得桃枝碧, 董奉栽成李子丹。 一首和诗 什么是和诗呢? 就是别人已经写了一首诗,作家按照这首诗的韵脚、格律,来写另外一首诗。 和诗的难度,肯定大于自己自由创作一首诗。 格律诗的创作,本来就是“带着镣铐”来跳舞,而和诗可以说是带着双重镣铐,更加考验创作者的写作功底。 写给虞道判的诗 虞道判是什么人呢? 就我目前所知的资料,虞道判没有留下什么痕迹,只能根据本诗的内容来推测他的身份。 诗中提到了“紫府”和“董奉”这两个词。 “紫府”是道教的一个名词,称仙人所居之所。 “董奉”是一个人,是东汉时候一位得道名医。 董奉医术高明,能起死回生。 他治病不取钱物,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,轻病愈者栽杏1株。 数年之后,山上栽种杏树万株,郁然成林。 董奉在林中建造一座草仓,用来储存杏子。需要杏子的人,可用谷子自行交换。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,供给行旅。 后世称颂医家“杏林春暖”之语,盖源于此。 因此,从“紫府”和“董奉”这两个词可以看出,虞道判也是一个道家修仙之人。也让本诗具有了浪漫情怀。 夸赞于虞道判 夸赞一个人是需要技巧的,秦观看来是深谙此道,他在本诗中是从哪些方面去赞美的呢? 一,住所及其环境。 诗的前两句: 紫府沉沉掩夜关, 竹阴清扫月中坛; 虞道判住在高高的紫府里,这个府院里,种植着高大的竹子。 夜风吹拂,道家的祭坛洁净雅致。 这两句诗充分表明,虞道畔是一位内心纯净、道行高深的仙家人物。 二,道术高明。 第三句: 岁星偷得桃枝碧 “岁星”,指太岁。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,岁星是一颗灾星,往往预示着灾祸。 但是,虞道判道行高深,能让这个带来灾祸的岁心为他所用,乖乖地到西西王母那里去偷取蟠桃,使人长寿。 这句话既祝虞道畔健康长寿,又表明虞判能使人间福泽绵长。 三,医者仁心。 道家往往懂得医术,这个虞道判估计也有这个方面的特点。 估计当时李子与杏子指的是一回事,所以秦观在第四句写: 董奉栽成李子丹 所以,秦观就拿董奉的典故来赞美虞道判,说他不仅医术高明,能像董奉一样起死回生;而且他也像董奉一样,具有仁慈心肠,有救济天下之功。 大家看了以上的分析,是不是对这首诗有了更明晰的了解? 学了本诗夸人的技巧,今后是不是也会多一点说话的艺术? 如果解读有不当的地方,请大家不吝赐教,多加指正。 |